民族
喀尔喀蒙古族约占蒙古国人口的80%,此外还有哈萨克族、杜尔伯族等少数民族。
语言
蒙古国的官方语言为喀尔喀蒙古语,当地居民有95%的人使用。文字为斯拉夫蒙语。
宗教
蒙古国居民主要信奉喇嘛教,根据《国家与寺庙关系法》,喇嘛教为国教。还有一些居民信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。
习俗
蒙古人热情豪放,在社交场合衣着整齐、得体。蒙古人见面的称谓与问候很讲究,当遇到相识的长者时,要首先开口问候,不能直呼长者的姓名,只能用尊号“爷爷”(意为长辈),而通常泛义上不论男女比自己年龄小的都叫“迷你度”(意为我的小辈)。
在蒙古国,人们见面交谈忌讳打探个人收入、年龄、宗教信仰、情感等隐私。蒙古国的生活节奏较慢,普通民众的时间观念不强。蒙古国特色民俗有敖包、哈达等,敖包是蒙古国草原上常见的供人祈祷、祭祀的场所。路过敖包的人一般均下马下车,按顺时针方向走三圈并往上面添加石块。如不下车,要鸣笛三声,以祈祷一路平安。哈达多用于迎送、颁奖等各种礼仪场合,表示尊敬和祝福。蒙古哈达为丝制,长度不一,有蓝、白、黄、绿、红等五种颜色,其中以蓝色为尊。
蒙古牧民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,使用着传统的蒙古包。进入蒙古包后,主人会请客人坐在蒙古包中最尊贵的位置(正对门口的上座),男宾应从左手方向绕过摆放在蒙古包正中央的炉子走向座位。主人用奶茶、奶食品招待客人。
蒙古国人忌往火里扔脏东西,不能从火上跨越,不能在火旁放刀斧等锐器。由于自古以来随水草而居,蒙古人特别崇敬水,认为在河里不能洗澡、洗脏东西,更不能倒垃圾、大小便。
科技与教育
蒙古国工业基础较为薄弱,科技发展相对滞后。蒙古国教育文化与科技部下辖多所大学,同时检查和指导全国各省、市教育局、教育单位、教育科研单位的工作。全国有全日制普通教育学校751所,63所专业培训中心。全国共有高校113所,其中国立高校16所,,主要有伊赫扎萨克大学、奥特根腾格尔大学等。蒙古国高等教育学校管理较为松散,相当一部分学生学工结合。全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很高。
蒙古国曾经实行“5+4+2”的基础教育体制,现在实行“6+4+2”的教育体制。目前蒙古国有927所幼儿园和763所中小学。实行国家普及免费普通教育制。
根据政府间文化教育科学合作协定,蒙古国与50多个国家交换留学生。近年来,中国商务部、教育部每年向蒙古国提供约500余名全额奖学金名额,包括大学本科、研究生和博士生。此外中国商务部、中联部等部门每年也向蒙古国提供各类短期援助培训名额。
医疗
1994年1月起,蒙古国实行《医疗保险法》。医保有强制和自愿两种形式,公民也可购买多重保险。强制医疗保险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,对象为蒙古国全体公民;自愿保险对象主要包括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士等群体。目前蒙古国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基本覆盖全民。
蒙古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一般,医疗设施有待完善,医疗用品主要依赖外国进口,专业医护人员数量不足。蒙古国医务人员多不会讲汉语和英语,且对外国人收费较高,外国人就医时需备有翻译,并事先询问好价格。
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,2015年蒙古国全国经常性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3.9%,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,人均经常性医疗卫生支出469.6美元;2016年,人均寿命为61.9岁。
地处蒙古高原,冬季漫长寒冷、空气干燥,且近年来因冬季燃煤供暖等因素影响,乌兰巴托市等主要人口集聚城市冬季空气污染严重,呼吸道疾病现已成为蒙最主要疾病之一。除冬季季节性流感外,蒙古国目前未出现其他流行性疾病。
工会及其他非政府组织
蒙古国影响最大的工会组织是蒙古国工会联合会(工商会,Mongolian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),总部设在乌兰巴托市,成员单位有:铁路工作者工会联合会、卫生工作者工会联合会、贸易服务工作者独立工会联合会、运输通讯石油独立工会联合会、羊绒羊毛缝纺皮革林木工作者工会联合会、电力地质矿产工作者工会联合会、建筑工作者工会联合会、公路工作者工会联合会、私营工作者工会联合会等。近几年,蒙古国工会联合会积极参与蒙古国的社会对话基本机制,在反贫困化、维护劳工经济社会利益方面与政府、雇主联盟组成三方谈判机制,努力为普通劳工争取利益。
蒙古国各类非政府组织数量较多,超过6000家,覆盖面广,涉及政治、人权、矿产、基础设施、农牧业、生态环保、旅游等几乎所有社会领域,但总体规模都较小。这些组织由于涉及领域广,活动频繁,对民众有一定号召力,有时会对国家政策产生一些影响。经常举行各类有组织的集会、抗议、游行等活动,如反对议会某项立法、要求增加行业工资等。
2017年,蒙古国未发生大规模罢工事件。但中国劳务人员违反中国《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》非法赴蒙古国务工现象仍有发生,不按照正常法律渠道解决劳资纠纷,问题较为突出。2017年,中国驻蒙古国使馆处理中国非法劳务和劳务纠纷案件67起,涉及人员830余人。
主要媒体
据蒙方统计,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约126种、杂志92种、76家广播、150家电视台、30多家网络媒体。
通讯社
蒙古国主要的通讯社有“蒙古通讯社”,系官方通讯社,创建于1921年。该社接收路透社、新华社、俄塔社、韩国联合通讯社、印度新闻出版署等通讯社发布的新闻,现在莫斯科、北京、波恩和乌兰乌德派有常驻记者。现办有蒙、英、中等多种版本《蒙古消息报》。
电视媒体
蒙古国最主要的电视媒体有蒙古国家公共电视台(MNB)、TV5、TV9、乌兰巴托电视台(UBS)等。C1、TV8、NTV、教育、USB等为较有名的新私营电视台。
广播媒体
国家公共广播电台是最有影响力的、唯一非私营广播电台,使用喀尔喀蒙古语播音,覆盖率达90%以上。目前,该电台使用蒙、英、汉、俄、日等5种语言对外广播,每日播音8小时。 【报纸媒体】在全国发行的综合性日报有《日报》《今日报》《世纪新闻报》和《国家邮报》等,这四大报发行量最大,内容覆盖政治、经济、社会等各个方面。
网络媒体
蒙古国主要的官方网站是政府网(www.pmis.gov.mn ),其链接蒙古国总统网页、国家大呼拉尔网站、政府网、各部委网站。有影响的新闻网络有 www.news.mn;www.gogo.mn; www.sonin.mn 和bloombergtv.mn 等。
对华舆论
蒙古国主流媒体对涉华问题关注度较高。2017年蒙各主流媒体对两国领导人的会面及两国合作都给予很高关注。此外,蒙媒体对中国严厉打击腐败、经济新常态,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等给予了关注和报道。
社会治安
蒙古国人均酒精饮用量较高,因醉酒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频发。此外,近年由于蒙社会贫富分化愈发严重,且2013年以来受蒙古国经济不景气影响,年轻人就业形势严峻,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,也直接影响到社会治安状况。
据蒙古国警察部门统计,2017年蒙古国共发生各类刑事案件32259起,同比上升18.7%。近年来,赴蒙古国从事商务活动、旅游和学习的外国人数量不断增加,针对外国人的盗窃、抢劫、诈骗活动数量也随之攀升。特别是蒙古国当地诸如“蓝色蒙古”、“泛蒙古运动”等排华、反华组织,经常进行针对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的盗窃和抢劫活动。
总体上讲,蒙古国当地治安形势基本尚可,但在集贸市场、超市及车站等场所盗窃案时有发生。蒙古国法律规定,居民经相关部门批准并备案后可持有枪支。据不完全统计,蒙古国乌兰巴托市约有7万多人持有猎枪许可证。
节假曰
1月1曰:新年;
藏历初一、初二:白月节(春节);
3月8日:妇女节;
3月18曰:军人节;
6月1日:母婴节;
7月11-13日:国庆节那达慕;
11月26日:共和国成立日。每周六、日为公休日。
2012年起增设成吉思汗出生日为蒙古“荣耀日”。
蒙古国居民重视过节,除法定节假日外,西方情人节、圣诞节等节日期间也会举行相应庆祝活动,节日气氛浓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