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国的昨天和今天
蒙古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,蒙古国原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。历史上,蒙古族作为马背上的民族,以游牧的生活方式,逐水草而居。公元13世纪初,成吉思汗统一大漠南北各部落,建立统一的蒙古帝国,所辖范围横跨欧亚大陆。1921年7月成立君主立宪政府。1924年11月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。1949年10月16日,蒙古同新中国建交。1992年2月通过新宪法,改国名为“蒙古国”。
地理位置
蒙古国地处东北亚,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,国土面积共156.65万平方公里,北与俄罗斯,东、南、西与中国接壤,中蒙两国边境线长达4710公里。蒙古国首都为乌兰巴托市,是全国最大城市。蒙古国总人口约320万人,近半数人口集中在首都乌兰巴托。蒙地广人稀,是全球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。蒙古国的自然生态资源丰富,地大物博。蒙古国所处时区为东8时区,首都乌兰巴托与北京无时差。
行政区划
蒙古国按行政区划分为21个省和首都乌兰巴托市,全国共有331个县和1681个自然村。
首都乌兰巴托市位于蒙古国中北部,图拉河畔,与中央省、肯特省、色楞格省的10多个县接壤。乌兰巴托市是具有近四百年历史的古都,历史上曾被称为“库伦”、“大库伦”等。
乌兰巴托市是蒙古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教育、科学中心,全国人口近半数均居住在该市。乌兰巴托市设有首都公民代表大会(市议会)和首都市政府,全市共下设9个行政区。蒙古国其他主要的城市有额尔登特市、达尔汗市等。蒙古国家宫和苏赫巴托广场
自然资源
蒙古国地大物博,矿产资源丰富。目前,蒙境内已探明的有80多种矿产和6000多个矿点,主要有铁、铜、钼、煤、锌、金、铅、钨、锡、锰、铬、铋、萤石、石棉、稀土、铀、磷、石油、油页岩矿等,煤炭、铜、金矿储量居世界前列。
目前已探明煤炭蕴藏量约1620亿吨、铜约3600万吨、铁约20亿吨、磷约2亿吨、黄金约3000吨、石油约15亿桶。
蒙古国矿产资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,国内供水、供电、道路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,目前尚有部分矿藏仍处于转让、勘探、建设阶段。
气候条件
蒙古国以“蓝天之国”而闻名于世,一年有三分之二时间阳光明媚,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。蒙古国冬季漫长严寒,气候干燥,常有暴风雪,是亚欧大陆“寒潮”发源地之一,最低气温可至-40摄氏度(最低曾达到-60摄氏度);夏季短暂干热,最高气温可达38摄氏度(最高曾达到45摄氏度),早晚温差较大。无霜期短,年均降水量250毫米,气候较干燥。蒙古国供暖季为每年9月15日至次年5月15日。
首都乌兰巴托冬夏气温悬殊,1月份平均气温-20至-15摄氏度,7月份平均气温为20至22摄氏度,年均降水量为230毫米,年均晴天180日。
人口分布
蒙古国地广人稀,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,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人。近年来,蒙古人口增长较快,截至2017年12月底,总人口共计320万人,同比增长1.9%。从人口的年龄结构上讲,蒙古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,现有人口中约70%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。
蒙古国人口分布较不均衡,全国近半数人口居住在首都乌兰巴托市。2017年乌兰巴托市人口近146余万人。预计到2030年乌兰巴托市人口将达到近180万人。蒙古国其他主要人口集中城市还包括达尔汗、额尔登特等。
根据蒙古国2010年7月颁布的《在蒙外国公民法律地位法》,在蒙古国境内因私居留的外国公民总人数不得超过蒙古国总人口的3%,其中一国公民人数不得超过总人数的1%。
目前长期居留在蒙古国的中国公民约近2.8万人,其中包括在蒙古国华侨近1700余人。在蒙古国中国公民主要集中在首都乌兰巴托市。每年施工季节,有大量中国出国务工人员赴蒙务工,主要集中在房建及路桥建设行业和矿产行业。中国劳务人员集中在首都乌兰巴托市及各省路桥、基建项目现场。